铅酸蓄电池涅槃重生 欲迎十倍增长空间
本篇文章3988字,读完约10分钟
《铅酸蓄电池准入条件》发布在即,可能会掀起新一轮的整改风暴,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工业和信息化部明年将把含铬和砷的铅酸蓄电池纳入淘汰落后产能范畴,整改后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铅酸蓄电池企业停止生产。此时由于很多企业停产后的供需失衡,加上成本上涨,未来铅酸蓄电池的价格会持续上涨。专业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随着智能电网在储能方面的大规模建设,电池消耗可能是之前传统行业的十倍,行业内龙头企业潜力巨大。
11月10日下午2时,杜南电力201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在临安经济开发区景观大道72号四楼会议室准时召开。话题是投票表决公司对子公司杜南华宇的财务援助。
在一张巨大的会议桌前,冷静干练的短发平头公司总裁陈波用职业经理人特有的逻辑口吻描述了这一举动的细节和原因。会议桌这边,有一个短发平头的男人。他个子不高,怒火中烧,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有时他会花点时间编辑和编辑汽车零部件网络。
他叫林平,是杜南电力的股东之一,但不是普通股东。作为杭州最大的电动车经销商杭州旅大电动车连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林萍此行不仅是为了行使股东权利,也是为了密切观察这家上市公司刚刚成为其上游合作伙伴的分量有多大。
就在几个月前,杜南电力宣布收购中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和电板制造商之一华宇电力,将自己从单一的通信电池制造商转型为具有通信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生产能力的企业。这个华宇电源是杜南华宇,这次得到了资助。
在电动汽车行业工作多年的林平自然知道此次收购对杜南电力的意义有多大。
自2012年9部委联合启动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重大整改以来,从电池到电动汽车的整个产业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强震”。但对于杜南供电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说,虽然整改会导致企业短期停产、亏损,但从长期来看,会为加强行业集中度和大型工厂竞争力创造条件。选择在此时切入电动自行车电池市场的杜南电力显然已经领先。
“据估计,《铅酸蓄电池准入条件》出台后,可能会掀起新一轮的整改。”陈波说。这意味着行业集中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的专家也告诉本报编辑,工信部明年将把含铬、含砷的铅酸蓄电池纳入淘汰落后产能范畴,整改后停止环保不达标的铅酸蓄电池企业生产。从长远来看,电池价格肯定会上涨。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两大应用领域,铅酸电池也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开启一场史无前例的棋局,并引发高达十倍的空厅使用量。
未来几年,铅酸蓄电池行业注定不会沉寂,杜南电力、封帆等行业的大佬们已经开始摩拳擦掌...
整顿和推进行业洗牌
富昌路在保定是一条普通的路,但沿路不时出现几个巨大的“帆崎”字,似乎表明这条路与众不同。
这些字是道路两旁错落有致的汽修店和汽配店挂出来的——因为“赛欧”是中国最著名的汽车起动电池品牌,这些小店的老板自然明白拿着“赛欧”这个金字招牌招揽生意的原因。
而这只是其中之一——促使他们这么做的另一个原因是,封帆股份的总部就位于这条路上。
走进帆厂,我看到各种型号的叉车、卡车和皮卡在忙碌地穿梭。在装卸区,一台起重机正把一个巨大的板条箱举得高高的,准备卸货。
“这是新来的进口设备。最近几个月,我们的生产线一直在满负荷运转。”封帆秘书长詹戈光告诉编辑。
这个说法没错。自九部委联合开展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大整顿以来,我国铅酸蓄电池厂由原来的3000家减少到200多家,市场供不应求。不久前,另一家汽车启动电池的主要供应商上海江森自控(Shanghai johnson controls)意外停产,这使得订单像雪花一样飞向封帆股市。
“从2011年国家重金属污染整治到2012年铅酸电池行业整治,我们都抱着非常积极的态度,支持这个行动。这个时候看来整改对行业和我们公司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公司的信心也是足够的。”封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宝生在接受编辑独家采访时表示。
他表示,他相信通过这次整顿,行业洗牌将成为一种趋势。
陈波对这一点也有深刻的理解。“这场环境风暴比预期来得早,但我们知道它迟早会到来。只是我们过去做的很认真,其他小企业可能根本不做。"
陈波表示,环保部和清洁生产中心已经访问了杜南供电局,认为工厂的环境保护不会成为问题。但即便如此,在整改风暴最猛烈的时候,公司第二季度还是两个月无法供货,直到7月份才恢复生产。
也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产能空转移期,电池缺口自下半年以来一直高达40%,价格一飞冲天。
“第三季度后,我们一直期待减少未售出的订单数量,但实际情况是,有交货时就有订单进来,或者说无法减少。可见,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整体供应能力确实受到了整改的影响。”陈波表示,“从长期来看,电动自行车电池的供需存在一定的矛盾,估计行业的经营状况会更好。”他预计,铅酸蓄电池准入条件出台后,行业将掀起新一轮整顿,行业集中度将越来越高。
用电的前景很有希望
加强行业集中度的结果之一就是企业可以保持相对较大的产品价格和毛利率。
编辑从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国庆处了解到,今后铅酸电池企业应尽可能进入园区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未来电池价格总的趋势还是会上去,因为环保需要升级,工艺需要改进。此外,各方面的成本都在增加。”
“工业和信息化部明年可能还会把含铬和砷的铅酸电池列入淘汰落后产能,整改后不达标的企业停止生产。”协会的另一位副主席告诉编辑。
这就是为什么杜南电力选择在这个时候参与动力电池。事实上,公司原本所在的通信电池市场在国内已经基本饱和,而电动自行车市场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
更有甚者,后者供过于求导致的毛利率下降趋势,整改后已经扭转。
“改造后企业数量会减少,供需会改善。当非标准中小企业越来越少的时候,行业也期待健康发展。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应该有20%的毛利率可用,明年的毛利率至少不会低于这个数字。”陈波说。
和杜南电力一样,封帆股份也将动力电池作为公司的战略方向之一。据刘宝生介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包括混合动力和纯电力两部分。前者包括两个方向:一是传统铅酸电池;第二,锂电池和镍氢电池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其中,更现实的过渡路径是铅酸。这时候有部门提出:低速车用铅酸,未来高档车用锂电池。但我们认为,铅酸电池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应该局限于低速汽车。”刘宝生说。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主席王表示,铅酸蓄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至少有四种用途:一是具有启停功能的轻度混合动力汽车;二是经济型中混混合动力汽车;三、专用电动车、高尔夫【概览图片论坛】车、游览车等。;四是距离小于100公里,时速60公里左右的低速短途小型电动车。
“未来,混合动力汽车将是铅酸电池的关键使用领域。这不是我说的,国外已经达成共识。”王举了一个微型混合动力车的例子。如果这款车使用锂离子电池,成本会占到667美元,但是如果使用高级铅酸电池,成本只有250美元,此时的性能会远远超过一些铅酸电池。
在曹国庆看来,只要看看此时电动自行车的规模,就能估算出电动汽车的未来前景有多广阔。“更何况这时候的电动车发展环境比当年的电动自行车好太多了。国家投入很大。”
“2011年,赛尔号下定决心要在混合铅酸电池上大做文章,也做了很大的投入,与一些原始设备制造商建立了渠道,努力提高公司的技术开发水平。”刘宝生说,明年这个领域有可能实现突破,这不仅仅是产业化的问题,而是马上进入市场的问题。
十倍空能量储存室
虽然电力的使用已经成为铅酸电池的“富矿”,但从长远来看,储能是他们努力的“宝地”。
"如果你晚一点来,你可以看到我们公司建造的发电站."陈波告诉编辑,杜南供电局正在建设一个500千瓦的移动储能站,重点是光伏发电以及铅酸蓄电池和锂电池储能。
他表示,这是一种结合技术的尝试:一方面可以吸收太阳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峰谷调整,削峰填谷,从而形成智能电网的一部分。建成后,整个开发大楼的电力可由该电站提供。
但此时国内仍有不少舆论认为铅酸电池是要淘汰的技术路线,储能应以锂电池或更新技术的液流电池为主。
“但是为了稳定性、可靠性、性价比、易维护性和经济效益,应该选择铅酸电池。要知道美国的储能站还在大规模使用铅酸。”陈波说:“铅酸电池最大的特点是成本低,易于使用和维护,并且可回收利用。是回收率最高的产品,达到95%,体现了循环经济,安全可靠,经济实惠。”
他认为铅酸电池是大型储能电站的理想选择:因为电站的建设不需要在市中心,对土地的要求不高;不需要同时频繁移动,对体重也没有特殊要求。“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使用可靠、安全、高效的产品呢?”
在他看来,有一个概念,新能源应该使用新技术,但这需要一个问号。“好用才是真理。客户可以试着相信他们最终会选择铅酸电池。需要注意的是,铅酸电池已经存在了100多年,但是消耗越来越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效率不断加强。”
“储能电池在发展阶段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只关注锂电池,因为未来可能会有更好的技术路线;第二,不要贬低铅酸,因为它还有更大的使用空空间。”曹国庆说。
他表明,最终的“说话”是性价比。假设用一节锂电池的成本,可以用三节铅酸电池,那么投资者还是会考虑后者。“更何况铅酸电池本身的技术也在发展。”
中国电池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也表示,他不同意“锂电池取代铅酸电池”的说法。
王甚至指责说“锂电池应该代替铅酸电池”是“不知道怎么做”。在他看来,不同的电池有不同的使用领域,而且根据电池的不同特性,它们都有自己的空房间。
“这个时候储能电站的规模还没有放的足够大,但是意义重大,未来会发展,海外会走的更快。”据陈波介绍,杜南电力通过华为为海外通信提供了配套的太阳能储能电站;另一个国外项目也在做前期工作。
他表明,这个行业在未来会有一个很大的空空间。“美国的一个机构做过计算。如果智能电网在储能环节大规模建设,电池消耗可能是传统行业的十倍。”
标题:铅酸蓄电池涅槃重生 欲迎十倍增长空间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7555.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