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完美谢幕2012上海宝马展Bauma China
本篇文章2651字,读完约7分钟
2012年11月30日,第六届中国世界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bauma china,又名“上海宝马展”)在上海闭幕。
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700家参展商参加了此次盛会。中联重科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将旗下八大主机事业部的40余款产品带到大会上,总展览面积近8000平方米。【/br/】11月27日,中联重科副总裁、混凝土机械公司总经理陈晓飞接受了编辑的专访。他告诉编辑,“中联重科这次展出的产品不仅产品线齐全,而且数量也很大。他们中的许多人使用的技术达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打破了许多世界纪录。”
中联重科完美谢幕上海宝马展
参加本次展会的工程机械行业协会专家指出:“中联重科瞄准世界市场的战略意图非常重大。据进口汽车零部件网报道,这背后是中联重科明确的全球市场战略及其技术创新基因。”
凭借科技创新的能力
,中联重科的“世界级产品”
融合了意大利cifa技术,是世界上最长的101米长的臂式泵车,在混凝土机械技术发展上创造了新的“里程碑”,代表了全球整体泵车设计的最高水平。【/br/】中联重科展出的很多产品在技术上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有的甚至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最引人注目的产品之一是101米超长悬臂泵车。
这款超长吊臂泵车于2012年9月28日获得吉尼斯认证,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该产品结合意大利cifa技术,采用7桥7臂技术。臂长101米,创造了混凝土机械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代表了世界泵车设计的最高水平。
在接受编辑采访时,陈晓飞大部分时间都在描述中联的这部“杰作”。据悉,中联内部对技术创新的要求几乎“苛刻”。陈晓飞说:“中联公司已经申请了120多项专利来开发101米长的泵车。开发者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专利以后可以用在其他产品上。”专利的大丰收可以保证中联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为这个领先地位筑起坚实的技术屏障。【/br/】陈晓飞介绍,101米超长吊臂泵车在一定程度上是工程机械行业中更高层次施工手段和更高层次设计实力完美结合的世界级产品。
以101m超长吊臂泵车为例,这款泵车本身就是一个突破。2011年9月,中联80米碳纤维吊杆泵车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分析,现场测量泵车高度,发布新的世界纪录。这一次,坚持科技创新力量的中联,前进了20多米。过去有专业人士感叹:“泵臂每前进一米,就像登月一样困难。”
它可以一次前进20多米。据陈晓飞介绍,从设计到竣工,这也标志着中联数字平台的成功运营。“中联有数字化的设计平台,技术和制作流程都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做到标准化。在这一框架下,整个技术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在数字平台的基础上,原材料的创新也是中联能打造世界级产品的主要原因。
陈晓飞提到的数字平台是中联设计“全球化”的成果之一。搭建这个数字平台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方面可以通过并购快速获得世界顶尖的先进技术,节省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团队建设研发中心,可以快速吸收和整合这些技术,从而进一步开发新技术。轻松地说,M&A和自我发展齐头并进,在全世界建立了一个混合的研究团队。
统一数字平台的使用让技术突破变得越来越容易。101米泵车的诞生是中联重科将全球化战略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突出例子。作为全球唯一采用7桥通用底盘和7臂技术的碳纤维吊臂最长的泵车,其重点亮点“碳纤维复合材料吊臂和轻量化技术”由中联重科和cifa开发。
在陈晓飞看来,在混凝土泵车中使用碳纤维材料是工程机械行业制造技术的一场革命。他说:“物质革命是制造革命的重点。我们在碳纤维材料方面的领先优势至少比竞争对手领先3年。”
陈晓飞告诉编辑,虽然碳纤维的成本是原来的十倍,但强度增加了四倍,重量减轻了40%以上。由于碳纤维技术强度高、重量轻,整个吊臂长度更长,占地面积更小,底盘更小。从实用性和其他成本降低的角度来看,整体综合成本并没有增加太多。
陈晓飞进一步介绍,“从研发角度来看,101-7rz泵车的设计寿命为30年,碳纤维的强度比普通钢材有很大提高。另外碳纤维项目此时是定制的,有周期限制,所以市场可以说是供不应求。此时碳纤维制造厂在国外,但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国内没有碳纤维制造技术。现阶段碳纤维boom产品还在不断的推广和发展,所以客户的认可是最重要的。中联重科的碳纤维boom产品在每一个小环节都非常谨慎,确保出厂的产品都是优秀的。市场绝不能因为设计过程中的缺陷而否定技术进步。”
发展全球融资渠道
帮助中联全球发展
“我们无法盯住a股市场,国外融资成本更低。除了美债,中联还可能在其他国家发展融资渠道。”
由世界资源和世界智力支持的生产力也必须要求世界资本的保证和世界市场的奠定。
中联重科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惟一一家a+h股上市并成功发行美债的企业。而在其h股融资的17亿美元中,接近7亿美元用在中国项目标改造,特别是生产基地、研制基地、信息管系统的优化,剩下的包括对cifa的支持和提高,发展俄罗斯、巴西等海外新兴市场,以及15家海外销售和服务平台的建设。
而其美债筹集的15亿美元中,超过8.5亿美元用在海外研制中心、生产制造中心的建设,其中,研制中心重点分布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地,而生产制造中心则依照市场布局:美国(覆盖北美)、俄罗斯(覆盖cis地区)、土耳其(覆盖非洲)、巴西(覆盖南美)、印度(覆盖南亚)、印尼(覆盖东南亚)。剩下的则用在全世界形象店、物流中心、备件中心的建设,并增长35家新的海外销售和服务平台。
陈晓非告知编辑,就当下状况看,在海外募集资金的成本远比中国低,“至于怎么拿到这些低成本的融资,关键就是看企业本身的运营能力,以及对外的信用。”
正由于如此,在已试着到美债的“甜头”之后,陈晓非还向编辑说出,中联以后的融资渠道将更为宽广,“我们不能老是盯着a股市场,国外融资成本更低,中联将来除了美债,可能还会在其他国家发展融资渠道。”
有业内专家对此评论说,“用国外资本撬动国外技术、国外市场,这条路明显是有别于这时中国企业所走的全世界化之道的,中联在这方面的试着值得借鉴。”
正是由于清楚的全世界化视野,中联重科前期已获得了惊人的成绩。继2012年中报发布披露的成为业内惟一一家营收、净利双增长的企业之后,根据近期三季报的披露,中联重科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64%,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增速为54%,延续了中报披露的‘惟一双增长’的发展趋势。
标题:中联重科完美谢幕2012上海宝马展Bauma China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6446.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