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需突破技术短板
本篇文章1309字,读完约3分钟
以下积极信号不断刺激行业内外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方正汽车、万马、比亚迪、SAIC、大洋电机、聚氟乙烯等25家上市公司通过融资等形式扩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的投资。这些投资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充电设施、动力系统、租赁和其他领域。其中,动力电池和充电及更换设施供应不足,已成为两大投资领域。
当前的市场与其说是新能源汽车公司之间的竞争,不如说是电池的竞争。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电池技术正是汽车公司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事实上,在电池领域的许多投资无非是两点:最初的外行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扩大生产或扩展产业链布局。一般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讲故事,但是他们对他们投资的项目缺乏一个清晰而具体的计划。中国资本市场过于关注投资的短期回报。现在投资这么热,有心脚踏实地解决技术问题的企业也会受到这些资金的影响,他们会赚快钱。
长期以来,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核心技术。与外国企业相比,近年来技术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可能推动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量变可能导致质变,但也可能导致吸纳主义的重新出现。毕竟,将国外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引入中国市场可以快速获利,而自主开发需要时间和高额投资。
从传统汽车的发展历史来看,在当前形势下,乘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再次取得成功是可能的。如果引进国外成熟的电动汽车产品,并改造成自己的品牌,就能赚钱。谁有动力开发电动汽车产品?
纵观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像一个孤岛。在国外受欢迎的电动汽车产品在中国市场已经基本消失,而在中国市场受欢迎的电动汽车产品在海外市场仍然零销售。由于中国政府的保护,其他人不能进入;由于中国产品的缺点,很难进入海外市场。
例如,在动力电池产品的质量方面,松下等企业已经达到了产品一致性的ppm水平,这是中国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达到的。
在技术方面,国外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开发高能量密度的锰酸锂/三元材料路线,并收集了大量的经验测试数据。然而,许多中国企业使用三元电池,这似乎是一夜之间出现的。一夜之间,每个人都有这种技术能力?这是浮躁的表现。
目前,高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已经对电池如饥似渴。如果允许大量有缺陷的动力电池充斥市场,电动汽车的问题可能会集中在未来两三年内。
产品质量不够,技术水平还有差距,但价格竞争不是很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三星和lg等汽车电池在中国大规模生产,对国内电池企业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目前,该行业需要的不是政府过多的支持,而是其不懈的技术努力。中国不应该过度保护企业,否则,中国企业就不会在技术上取得进步。智能手机行业就是一个例子。在没有政府过度保护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表现起初很差,几乎全军覆没,但在过去两年里迅速上升。另一方面,正因为政府没有保障,海外企业才可以平等地来中国生产和销售,让中国企业及时接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在沉重的压力下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闭门造车的结果是我们造不了车,而开放的结果是我们可以快速学习和赶上。任何人都可以生产电动汽车,但让电动汽车产品上市必须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上一篇:发动机报废事故的处理
标题:动力电池行业需突破技术短板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4402.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