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出多门难以统一 电动汽车标准仍难产
本篇文章1369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汽车行业盛传《电动汽车标准大纲》将于2012年底或明年年初发布实施。有媒体引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车分会人士透露的这一信息,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与此同时,上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49项汽车行业标准审批和公示的通知》,其中还涉及到多项电动汽车技术标准。这说明各部门在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上还处于混乱状态。在接受南方日报编辑采访时,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制定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刻不容缓,但由于各方博弈混乱,近期仍难以出台。
“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通过游说政策制定者,预计最终的标准设定会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博弈非常复杂。”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说。
此时,业界关于电动汽车标准最详细的信息是《电动汽车标准大纲》有9大项和40多小项,编为4卷,经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后发布。据悉,大纲制定了九项进口汽车零部件网络分析标准,此时已知六项标准。此外,三大项尚未发布。
工信部最近公布的49项汽车行业标准中,也有电动车驱动电机系统故障分类判断等多项。
"所有部门的标准制定都处于混乱状态."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告诉《南方日报》的编辑,电动汽车的标准早就应该出台,但各部门难以统一标准,导致标准体系难产,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症结。
企业各自为政。近日,比亚迪率先在深圳销售其e6纯电动汽车,成为中国首辆纯电动私家车。在充电问题上,比亚迪与南方电网合作,为消费者安装充电柜。张志勇认为,在不发布中国标准的情况下,会增加首先推广电动车的比亚迪的成本。
估计近期还很难推出
但电动车标准的出台,似乎还没有时间表。以2012年底确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为例,目前仍处于难产状态,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仍处于激烈争论之中。
根据格实汽车研究所的调查,只有23%的汽车专业人士认为电动车标准将在年底或明年年初顺利发布。但持反对立场的与会者有近一半,高达46%,多达31%的人对这项政策的出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难说自己的选择。
该机构表示,一些电动汽车使用20安培的直流电,而家用标准是12安培的交流电。标准的缺失可能带来的困惑,可以从这个小案例中想象出来。在国标不明确之前,吃螃蟹的企业可能会遭受前期开发资金的损失,而观望的企业是不敢交易而动的。在缺乏标准的背景下,我国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大规模发展,给进口汽车零部件网络的理解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中外公司仍在影响决策层
但阻碍电动汽车标准制定的只是一个方面。电动汽车标准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充电、接口标准;充电设备的技术条件;对电池寿命和耐久性的要求;电机控制系统标准等。充电接口的标准化是电动汽车标准化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但是这个标准的制定涉及到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如汽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电力生产企业等,博弈比较复杂。
另一方面,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公司在这里竞争。德美日系汽车公司和中国自主品牌都在发展纯电动汽车的道路上“各奔东西”。这无疑增加了政策制定的难度。
根据格实汽车研究所的调查,本土汽车厂商对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的发展影响最大。本地企业影响力较大的投票比例高达28%。其次是电力运营商,占24%的选票。外资汽车制造企业占15%。
张志勇认为,中国也需要制定自己的标准,参与世界交流。「我们应学习全球成熟的做法,使电动汽车标准更符合市场的实际需要。
标题:政出多门难以统一 电动汽车标准仍难产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7600.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