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轮胎业发展前景 扩张中须内生动力
本篇文章1080字,读完约3分钟
2011年平安夜,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cafc)裁定,美国商务部(doc)对中国出口企业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违法”。始于“锦湖轮胎事件”的中国轮胎制造业,终于迎来了大团圆的新年。然而,尽管这次胜诉,但它给中国轮胎行业带来了重返因美国轮胎特别保护案而失去的世界轮胎市场的预期。但中国轮胎市场被外商占领,世界轮胎市场份额小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中国轮胎行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整体上仍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市场发展迅速等因素,世界轮胎制造业已明显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此时的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全世界的轮胎制造大佬都把中国当成兵家必争之地,而中国的很多轮胎品牌只能维持半个国家。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轮胎市场上只有十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中包括法国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美国固特异等20多家外资及外资控股企业,约占中国轮胎企业的十分之一。但此时,全球前10大品牌轮胎制造商占中国轮胎总产量的近一半,中国80%的轮胎市场被外国轮胎企业垄断,跨国公司在汽车轮胎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跨国公司凭借其在品牌、技术和资本上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国内利润率较高的轿车、轻卡子午线轮胎、高端子午线轮胎等高端轮胎消费市场。仅米其林就占有2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大量轮胎企业只能进入卡车、农用车等利润率较低的低端轮胎消费市场,在中国的竞争中处于显著劣势。
2011年上半年,米其林高管表示,中国将成为公司未来三年的重点投资市场,公司计划增加在中国的产能,不断提高在中国的研发能力。2011年下半年,普利司通无锡三期工厂建成投产,其漏气保用轮胎于12月份正式投产,也是国内第一条漏气保用轮胎生产线。这时候,普利司通在中国的乘用车商品体系的四大主要品牌——“天桥、泰然、动力人、绿歌伴”都已经登陆中国,可以跑气的轮胎国产化也就不难推断中国市场在普利司通集团战略中的权重。
此时,中国轮胎行业面临产能快速增长、行业无序竞争、过剩问题严重、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困难。而且中国本土品牌缺乏竞争力,与国外品牌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要的一点就是产品性能不好,其次就是品牌定位缺乏创意。尽管对美国的“双反案”胜诉,但是中国轮胎业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生产要素成本而又高耗能、高污染所构成的低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却并没有改变。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轮胎年产量达4.2亿套,占全世界轮胎总产量的1/3。据报道,到2015年,中国轮胎生产将加强到5.7亿套。但是中国制造的轮胎仅占美国市场的1.2%进口汽车配件网报道,而美国制造的轮胎却占据美国市场的74.9%。
标题:本土轮胎业发展前景 扩张中须内生动力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7473.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