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谊:中外合资车企仍占主导地位
本篇文章2105字,读完约5分钟
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汽车制造业未能幸免于全球经济衰退,甚至世界上最大、最有前景的中国汽车市场也在节节败退,增长率从两年前的30%以上降至3%左右。中国汽车制造业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作为本次论坛汽车行业新领军人物年会的唯一指导者,最关心的是中国汽车行业如何应对复杂的挑战,如何赢得未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成本效益优势。我们无法在短期内实现最强大的技术,但我们完全有能力制造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虽然BAIC所在的汽车行业整体处于低迷状态,但徐和谊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仍然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欧美高端制造业可能回归
出生于首钢的北京经委前主席,不仅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着准确的判断,而且对世界同一个经济发展趋势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至于处于衰退时期的全球经济形势,徐和谊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就在金融危机和欧洲危机之后,这两次危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各大研究机构发布的pmi指数都在50线以下,说明制造业也一直处于萎缩状态,会影响世界国内生产总值。

在整体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徐和谊担心“中国制造”的未来竞争力。“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带来新能源的多用途化和智能制造的普及,可以有效降低发达国家的制造成本。很有可能加快欧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进程,欧美一些跨国公司的高端制造业可能会慢慢回归。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面临着失去技术来源和竞争优势的危险。”

具体到汽车制造业,徐和谊分析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慢慢临近,汽车工业的科技进步已经从量变到质变,汽车已经成为高新技术的载体。在传统内燃机中,缸内直喷和稀薄燃烧技术、电控电动阀、可变压缩比、停缸控制技术等。,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工业化。

“在汽车制造方面,大众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生产策略,叫做‘模块化横向矩阵’,即mqb。通过对轴距、履带、前后悬架尺寸、发动机支撑点等部件的一些参数进行标准化。,所有型号的汽车都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此外,汽车材料轻量化技术、替代燃料技术和新型汽车电子技术的研究也方兴未艾。”

谈到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徐和谊担心的是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优势。他承认,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汽车制造商将面临更难赶上关键技术的局面。
利用自己的力量
在世界产业结构裂变的形势下,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将外部环境的变化转化为内部发展的机遇,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度过危机?
徐和谊认为,提高关键竞争力是重中之重。
在他看来,中国的汽车产量在60年的工业发展中大幅增长,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制造的。然而,中国汽车企业品牌溢价低,盈利能力弱,容易受到关键技术缺乏的重创,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要保持企业的发展,形势比以前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更加严峻。

“中国汽车企业是时候加强自我塑造,走自主创新之路了。”徐和谊坚持。
但是,如何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呢?徐和谊坚持认为,自主创新离不开合资与合作,深化合资与合作有利于自主创新。
汽车行业有一句行话:“一辆车70%的销量都是在开发阶段完成的。”因此,徐和谊认为,在技术研发领域,中外可以通过长期合作建立互信,中国可以探索更多更深层次的对外合作。“比如在技术领域,外方可以有条件地转让部分技术资源,让中方在此基础上开发中国品牌的产品和技术,双方也可以进行联合技术开发,分担开发成本,实现技术共享。”

“未来,中外合资企业仍将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作为中国第五大汽车集团的掌门人,当本土汽车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利时,徐和谊做出了冷静的判断。
权威部门的数据支持徐和谊的观点。此时的乘用车市场,合资品牌汽车占销量的60%以上,产值占乘用车企业总产值的80%以上,利润占汽车企业利润总额的95%以上。但自主品牌阵营处于行业边缘,难以操作。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统计,自2008年以来,自有品牌汽车公司的利润率呈下降趋势,2011年仅为0.53%。

“未来,自主品牌将进入重塑品牌的过程,努力增加市场份额,增强盈利能力和品牌声誉。”徐和谊说,具体来说,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第二,要找到适合各级岗位的人才;第三,加强品牌推广和营销。

而且,企业要时刻把握全球和国家的大趋势,为自己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为导师,徐和谊认为,此时中国企业家精神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企业品牌和创新精神。“在众多百年老字号和知名品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企业家有着非常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京瓷的稻盛和夫、苹果的乔布斯、海尔的张瑞敏等企业家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对品质的不懈追求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

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徐和谊不仅感受到了挑战,也看到了机遇汽车零部件网的消息。“中国的制造业,中国的汽车厂商,甚至其他行业的企业,都只是在世界经济增长平平的情况下,加速品牌建设的好机会。中国企业家要想招聘高端人才,增强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就要抓住这个机遇,加速走向成熟。”
下一篇:征收汽车排污费分歧大
标题:徐和谊:中外合资车企仍占主导地位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6710.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