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吉利成功了,一汽东风与长安汽车的合并还有意义吗?
本篇文章1214字,读完约3分钟
吉利打算收购戴姆勒5%股份的消息仍在风中飘荡,吉利肯定会成为沃尔沃集团的最大股东。
今天,吉利控股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李东辉和赛维安联合创始人克赖斯特·加尔德尔代表双方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
吉利官员表示,这笔交易仍需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协议达成后,赛维安将不再拥有沃尔沃集团的股权。
吉利控股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李东辉表示:吉利控股是一家知名的友好型长期战略投资者,对商用车辆和建筑设备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期待与沃尔沃集团深化合作,充分发挥吉利在中国的市场拓展经验,探索电气化、自动驾驶、汽车联网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机会,为沃尔沃集团全球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根据协议条款,赛维安资本将向野村国际和巴克莱证券出售沃尔沃集团的8847万股a股和7877万股b股。野村国际和巴克莱证券承诺,在吉利控股完成项目批准后,将把沃尔沃集团的所有股份转售给吉利控股。
关于此次收购,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我很高兴与赛维安达成协议,收购沃尔沃集团的股权,这让我们有机会成为这家全球领先的R&D商用车和建筑设备制造和销售企业的最大股东。我们将借鉴与沃尔沃汽车的成功合作经验,尊重和继承沃尔沃集团拥有的斯堪的纳维亚历史文化、领先的市场地位、卓越的创新能力和节能环保技术,支持沃尔沃集团董事会和管理层按照既定战略开展各项工作。
然而,李东辉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表示,收购沃尔沃集团不同于当年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因为吉利控股集团是沃尔沃汽车的100%股权所有者,它为其战略规划、管理和运营以及市场拓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沃尔沃集团的投资,吉利控股集团只是一个大股东,行使大股东的权利,并有望在交付完成后获得董事会席位,但不会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出调整。简而言之,什么都不会改变。
但即便如此,这种合作将使吉利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力量,并使其在世界汽车工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称之为力量有两个原因。在2017年新的汽车制造运动中,吉利部门的企业家一个接一个涌现出来。吉利几乎可以被称为黄埔军校,这是一个汽车制造的新生力量。
魏玛创始人沈晖、热爱迟一伟的付强和魏来旗下的申锋,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的领军人物。现在,继第一代汽车狂人李书福之后,他们离开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开始了新一轮私人资本制造汽车的浪潮。
双轮汽车制造热潮只持续了20年。以沈晖和付强为首的新汽车制造商正努力让他们的首批产品进入市场。老一辈汽车制造商引领吉利向标准大众和福特等世界级汽车集团进军。
7年前,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以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券正式完成了对福特汽车旗下沃尔沃汽车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成为当年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海外收购。除了中国传统的技术市场之外,一种新的股权收购技术模式已经开启,但迄今为止这种模式很少成功。
在这七年中,吉利发展迅速,R&D能力倍增,品牌形象也迅速提升。
在吉利品牌快速成长的过程中,有传言称吉利将放弃沃尔沃汽车,出售部分股份,甚至整体出售该品牌。
今天,吉利向前沃尔沃汽车的母公司沃尔沃集团更进了一步,直接成为其最大股东。可见,吉利并不珍惜沃尔沃汽车。赢得沃尔沃集团的股权将是吉利对沃尔沃品牌的再次深度培育。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他们熟悉沃尔沃汽车,但对沃尔沃集团了解不多。
这家总部位于瑞典的企业成立于1927年,是全球最大的集团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卡车、公共汽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发动机制造商。它不仅拥有沃尔沃卡车、ud卡车、雷诺卡车、沃尔沃客车、新兴客车和Pevo客车,还拥有沃尔沃发动机品牌,在商用车和建筑设备领域拥有巨大优势。
成为沃尔沃集团的最大股东可以补充吉利的商用车部门。据《第一财经记者》报道,在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等前瞻性技术方面,沃尔沃集团在商用车领域拥有相当大的领先优势。目前,沃尔沃集团不仅推出了适用于港口、公路车道等半封闭区域的枢纽至枢纽货物运输自驾卡车,还开发了世界上第一辆地下矿用自驾卡车。早在2015年,沃尔沃的纯电动巴士就开始在瑞典哥德堡运营。
从那以后,吉利成为像大众和福特一样的汽车巨头的内在目标更进一步。
2017年是吉利的国际地图大幅扩展的一年。
6月23日,吉利与马来西亚德力士集团签署了最终协议,收购宝腾汽车49.9%的股份和豪华跑车品牌力士51%的股份。
11月13日,吉利与美国电信达成最终协议,并完全收购了这家飞车公司。
目前,吉利控股集团拥有沃尔沃汽车、北极星、力克汽车、吉利汽车、伦敦电动车、远程商用车、宝腾汽车、莲花汽车和李泰飞天汽车。
这意味着吉利在汽车、建筑设备等全球机械制造领域已经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吉利集团的影响力已经扩展到英国、瑞典、马来西亚、美国和澳大利亚。
标题:如果吉利成功了,一汽东风与长安汽车的合并还有意义吗?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2048.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